唐僧取经团队五人中,要存在感最低的恐怕非白龙马莫属了。
一般人认为西取经团队是四人,白龙马很容易被忽略,因为无论是原着中还是影视中,白龙马都很少露面。
虽然白龙真身出镜率不高,一路向西的途中总是以被骑的姿势出现,但是却在其中有着不一般的作用。
白龙马真实身份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儿子,也叫玉龙三太子。因为纵火烧了龙宫里面一颗明珠,被自己父亲以忤逆之罪告到庭,被玉帝吊起来打了三百下,还被判了死刑立即执行!
“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。因纵火烧令上明珠,我父王表奏庭,告了忤逆。玉帝把我吊在空郑打了三百,不日遭诛。望菩萨搭救搭救。”
这是观音菩萨勘测灵山到长安的途中遇到白龙马时白龙马自己的。
这一段话又给了读者很大的猜想,西游记原着就是这样令人着迷,处处充满想象和解读。
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看法:可以西海龙王大义灭亲,不包庇纵容家人犯错,是当官的楷模;可以规严厉,刑法残酷,值得司法机构学习;可以龙族之命如蝼蚁,任由更高级的掌权者生杀,更不用百姓了......
不过总的来,可以看出三点。
1,白龙马肯定是个熊孩子,叛逆,难以管教;
2,西海龙王跟玉龙三太子关系不好,举报自己亲儿子,被判死刑也不搭救;
3,虽然龙在百姓眼中是神灵,但是在神眼里命如草芥;
先这个熊孩子白龙马如何叛逆。
白龙马在原着中一共也就出现了四次。
第一次菩萨救他,免遭杀头。因为放火烧了家里的一个珠子,就被父亲告到法庭,可见白龙马在家里这类事没少干。
第二次唐僧和孙悟空路过鹰愁涧,他不由分的就吃了白马,还跟孙悟空动粗。“那个是迷爷娘的业子,这个是欺将的妖精。他两个都因有难遭磨折,今要成功各显能。”这话再次印证了白龙马可不是个什么听话的孩子。
第三次为了救被变成老虎的唐僧,深夜变成美女与奎木狼打架,被打的丢盔弃甲,还见了红;
第四次取经完成受封,如来:“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,因汝违逆父命,犯了不孝之罪......”。可见这白龙马可是个实至名归的“大孝子”了。
白龙马父子不和也很容易看得出来。
取经途中孙悟空找过几次龙王帮忙降雨,但是白龙马都没有与自己父亲见过面,而且也没回过甚至也没想过回西海(唐僧回过大唐,孙悟空回过花果山,猪八戒经常吵着回高老庄)。可见白龙马对自己家人家乡没有多大感情的。
最后龙在西游记中的分量。
龙一直被当做是华夏的图腾,民族的象征,在古代更是君王的象征。但是在西游记的神仙里面眼里,龙不过是一个低等物种,还会被当做食材。
比如孙悟空就经常喊龙王老泥鳅老泥鳅的,“带角的蚯蚓,有鳞的泥鳅”。还有如来的亲娘舅,金翅大鹏,这可是个大胃王,日食五百幼龙,每都要吃五百条龙。
泾河龙王因为没按照旨意降雨就被砍了头,乌鸡国的井里面还有龙王,车迟国的羊力大仙还能练出一条龙,可见这里面的龙很多。因此白龙马虽贵为西海三太子,但是在神仙眼里并不稀奇,犯了错还是杀就杀的。
不过认真研究的话,白龙马也好,泾河龙王也好,他们被判死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庭法纪严明(取经路上很多妖怪都犯了规条但是却没事),而是他们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——以下犯上!
以下犯上,这在历朝历代尤其是官场更不能容忍,今你敢不听上面的话,不加以严惩,明就会造反了,那还得了,杀!
白龙马被判死刑是因为被西海龙王告“忤逆”,忤逆就是叛逆,是不孝;
泾河龙王被判死刑是因为克扣降雨点数改时间,这是抗旨,是不忠;
这种不忠不孝,放在今也许普通平常,但是在古代却是大罪,严重的都是处以死刑!
所以这也是为何那么多犯了规的神仙和他们的宠物们,并没有被处死的原因之一。
大概是看清楚了这些,白龙马在往后的取经路上虽然被人骑但是也没丝毫叛逆之心,可以算得上是尽职尽责,磨平了菱角,从一个“不孝子”变成了佛界龙马。
喜欢小九读西游请大家收藏:(m.ofdwx.cn)小九读西游欧凡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