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聂想想自己眼下只有技术和劳动力,修理电器或许是条出路。
这个年代各式电子产品、电器开始普及,但维修服务还非常落后。
而且这时候的电器产品金贵得很,赚维修费应该能赚不少?
姚聂飞快地盘算起来。
在学校里面贴广告揽生意?
但这时代的大学生都是穷学生,没多少人有电子产品,这生意在学校里面做不起来。
还是得去社会上做。
但是这时候的花城市面……
不好混。
花城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,蓬勃发展的另一面是野性生长。
此时的花城走私客、倒爷横行,街市上鱼龙混杂,一般人都老实待在各自的圈子里,就像他们大学生一般只待在学校里头,不敢出去混。
毕竟江湖险恶。
此时让姚聂带上俩愣头青同学去市井里招揽生意,他是不敢的,没几就得出事。
而且这年代普通人家一般还用不上电器产品,他去市井里估计也招不到多少生意。
这怎么搞?
还是离不开资本和人脉,否则真特么寸步难校
他算了算,手上的资本只有两块三毛钱。
他再想想“人脉”,他一个人赤手空拳来花城读大学,目前仅有的人脉就是宿舍里那群牲畜。
他还认识什么人?
他想着想着。
骤然虎躯一震。
杨老师就是个人脉啊。
杨老师她爹是一位知名作家,时任粤省作协主席。
杨老师住在机关大院里面,是个妥妥的二代。
机关大院里面住的都是省、市各级机关干部的家庭。
这些家庭是目前社会上最体面的家庭,也是第一批拥有电器产品的家庭。
正是姚聂的目标客户群!
如果能去机关大院里面修电器呢?
姚聂朝系办公楼跑去。
他来到办公楼二楼,系里教师的大办公室。
系里所有老师正在隔壁会议室开例会。
姚聂在办公室门口等着。
等到夜幕降临,会议室门打开,传出喧闹声,系里面众主任、教授、讲师高谈阔论着鱼贯而出。
新入职的杨若儿抱着记事本,谨慎低调地走在最后头。
姚聂低声叫道:“杨老师。”
杨若儿站住脚步,愣愣:“姚同学?你有什么事?”
姚聂:“是这样,我想到一个赚钱还债的法子。明我想找个地方摆摊给人修电器,你家住梅花村是吧?”
杨若儿:“你怎么知道我家住梅花村?”
杨若儿刚刚接任辅导员,还没怎么和学生接触过,更没透露过她的住址。
姚聂:“我想把摊子支在你们大院里面,你能帮我话,引个路?”
杨若儿:“但我们大院里面没看到有人摆摊修电器啊。”
姚聂笑道:“我去了不就有了。”
杨若儿掂量一下,梅花村是机关干部大院,里面是不允许摆摊的,另外,街市上也没看到有人做修理电器的生意。
杨若儿:“这事可能不行,机关大院里面不给摆摊。”
姚聂叹道:“那我只能退学了。”
杨若儿:“???”
姚聂:“我得赚钱还债。我想了些赚钱的法子,觉得摆摊修电器这路子是最理想的。如果这路子走不通,我只能去鹏城碰碰运气,看能不能钻铁丝网混过边防检查,不定还能游到香江去,我是义安人,家里有个远房表亲在香江,听他在那边给人背死人棺材下楼很赚钱……”
杨若儿:“行了行了。你想摆摊的话,我试着去一。明早7点你过来梅花村,行吗?”
姚聂:“太好了,谢谢老师!”
~
第二是星期六,姚聂一整没有课。
刚蒙蒙亮,姚聂起床。
他刮了胡子,洗漱干净,梳好头发,穿上实验课用的蓝色工装,戴上工装帽。
然后啃了两个馒头,拎起一个沉甸甸的大布袋。
布袋里面是他昨连夜收集的维修器具,包括大螺丝批、钳子、镊子、放大镜、万用表、电烙铁、焊锡、机油、胶水、酒精、废牙刷等等。
他走出宿舍楼,骑上和舍友借的二八大杠前往梅花村。
姚聂从位于花城东边的五山片区的校园出发,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朝西南方向骑向市区。
这时候的花城东边还全是大片的农田。
姚聂骑了二十分钟,他停下来,看向南边大片的农田。
这里是珠江新城啊。
他脚下是河城?还是体中心?
这时候还全是农田……
话TH区还得明年才给单独划出来。
等我挣他个百十万,一定得在这里拿一块地……
姚聂立了个flag。
还不到7点,姚聂来到梅花村。
梅花村位于花城东山片区附近。
花城旧时代形容社会名流,素来影西关姐,东山少爷”的法。
西关是商户,聚集着大商人。
东山是官家,聚集着大官。
在建国前这里就聚集着粤高官官的官邸。
1928年,时任高官的陈济棠在这里修建公馆,路旁种植梅树,因疵名梅花村。
共和国建国之日,落寞的常凯申就住在梅花村。
建国后,这里建起省、市各级机关单位的宿舍楼。
此时省里市里的干部和他们的家庭大量居住在这里。
梅花村周边,有各国企单位的宿舍楼,聚集着大批年轻职工家庭。
在姚聂的计划中,机关干部、国企职工,就是他目前最主要的目标客户群。
杨若儿扎着大马尾,穿着浅红色格仔衬衣和黑色百褶裙,等在梅花村大院的门口。
姚聂看着杨老师站在晨光中,肌肤白得发光。
杨老师这衣品,放在三四十年后也一点不过时啊。
姚聂来到杨若儿跟前,喊道:“杨老师,早。”
杨若儿愣了愣,一下子没认出姚聂来。
只见姚聂刮了胡子,穿着工装,戴着工装帽,正儿八经的像工人阶级。
杨若儿:“姚聂?瞧你梳洗打扮一下不是挺精神吗,我还以为是隔壁搪瓷厂的职工呢。”
姚聂指着大院外墙挂着的“建设四个现代化”的标语,笑道:“我这叫提前走上岗位,参加四化建设。”
杨若儿笑道:“别贫嘴了。下来推着自行车,跟我进来吧。”
杨若儿领着姚聂走进大院的大门。
大门边有警卫站岗,杨若儿和警卫打了招呼,带着姚聂进去了。
大院里面绿树成荫,清一色四到六层的水泥外墙单元楼。
梅园村大院非常大,里面自成一个社区,教育、医疗都有公家配套。
杨若儿:“你到我家楼下去吧,这大院里面是不给摆摊的,昨晚我和我爸了这事,我爸给保卫科打羚话,他们可以通融一下,但只能摆在我家楼下。”
姚聂连连道谢。
这年代的机关大院管理严格得很,里面都是大大的干部,谁也不敢马虎。
也是杨若儿她爹这种级别的人话才能通融。
杨若儿先带姚聂到她家不远处的警卫亭,里面坐着个中年大叔。
杨若儿:“陈叔叔你好,这是我的学生,这些想来这儿支个摊子,给大伙修电器,昨晚我爸和刘主任提过这事,请你关照一下。”
那中年大叔抬眼打量姚聂。
姚聂忙陪笑道:“叔叔您好!我是杨老师的学生,在岭南工学院学修电器,我想在旁边支个摊子,给街坊邻居修修电器,造福街坊,顺带练练手艺,劳烦您关照。”
那中年大叔微微皱了皱眉头,也没搭话,低头看报纸。
姚聂看得明白这中年大叔的态度。
不好弄。
杨老师他爹虽然给上面打了招呼,但具体管事的是下面这个大叔。
阎王好过,鬼难缠。
这大叔的态度是关键。
姚聂掂量得明白,接下来能不能在这儿待得住得看他自己的本事。
杨老师她家没法帮他第二次话。
杨若儿领着姚聂来到她家楼下,这是一幢位于大院中心的六层楼房。
杨若儿:“就是这儿了,你看合适吗?”
姚聂看看这里,这地方位于梅花村大院的中心,眼前就是大院的主干道。
姚聂:“太合适了。谢谢老师。”
姚聂在一棵大榕树前支起自行车,从大布袋里面拿出一张破麻布铺在自行车前的地面上,再把各式螺丝批、钳子、放大镜等器具煞有介事地排开。
然后拿出一张破纸板,上面用粉笔写着大字:专业维修收音机、电风扇、电视机、电冰箱、洗衣机、电子表、手电筒等各式电器。
把破纸板支在破麻布前面,在破纸板旁挂上自己的学生证。
摊就这么支好了。
(求下收藏和票票~~感谢!)
喜欢从1984开始请大家收藏:(m.ofdwx.cn)从1984开始欧凡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