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朝会的喧嚣与震慑散去,文德殿的宏伟依旧,却似乎笼罩上了一层无形的铁幕。赵桓回到紫宸殿偏殿时,光已经大亮,但连续的殚精竭虑和强撑的精神,让他感觉眼前的光线都带着一丝眩晕。
他没有立刻休息,而是坐在御案后,面前摊开的是汴京城的简易地图,以及刚刚由各部司汇总上来的、带着血腥味和烟火气的初步报告。
“陛下,这是靖康监察司连夜清查的部分成果。”陈过庭如同鬼魅般出现,声音低沉,将一份厚厚的卷宗呈上,“共抓捕、格杀涉案人员三百一十二名,其中原朝廷四品以上官员十七人,宗室被革爵、圈禁、废黜者二十九人。查抄府邸九十七处,得金银合计约十八万两,钱七十余万贯,粮米布帛田契无算……”
赵桓接过卷宗,快速翻阅着,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后面,是冰冷的罪状和处置结果。王仲陵反抗被杀,黄潜厚父子下狱待审,那个与李邦彦暗通款曲的信安郡王被圈禁……铁血手段之下,盘根错节的旧势力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。
“家产充入内库,优先用于抚恤阵亡将士家属,以及……犒赏三军。”赵桓的声音带着疲惫,却异常清晰,“告诉将士们,他们流的血,朕记着!他们的功劳,朕赏得起!”
“喏!”陈过庭应道,“另外,关于……康王殿下……”他声音压得更低,“‘南鹰’精锐已衔尾追出,沿途各州府暗桩亦已启动,正布下罗地网。只是……康王殿下似乎早有准备,行踪诡秘,暂时还未有确切消息。”
赵桓的眼神冷了下来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:“找不到,就继续找!挖地三尺也要给朕把他挖出来!朕不希望,这颗毒瘤在外继续溃烂!”
“臣,明白。”陈过庭心中一凛,知道官家对康王的杀意已决。
“太上皇的……后事,安排得如何了?”赵桓换了个话题,语气平淡,听不出喜怒。
一直侍立在旁的张望连忙上前,躬身道:“回官家,已按您的旨意,一切从简。‘恭愍’的谥号也已拟定。福宁宫那边……已经‘清净’了,绝不会有任何闲言碎语传出。”他着重强调了“清净”二字。
赵桓微微颔首,算是认可了张望的处置。一个时代的落幕,不需要太多的繁文缛节。
“陛下,”兵部尚书吴敏匆匆赶到,面带忧色,“军器监那边……臣已去查看过。之前的破坏虽已尽力弥补,但要完成您要求的产量,现有工匠、炉火、原料……都远远不足啊!尤其是火药所需的硝石、硫磺,储备已近枯竭!”
“那就去找!”赵桓毫不犹豫地打断,“城内查抄的库房里没有吗?城外金贼大营缴获的没有吗?告诉蔡懋,户部协同!就算把汴京城掘地三尺,也要给朕把原料凑齐!工匠不够,就从俘虏营里挑!只要有一技之长,肯为我大宋效力,既往不咎!敢怠工、藏私者,军法处置!”
“臣……遵旨!”吴敏擦了擦额头的汗,官家这不讲条件的命令,让他压力巨大,但也隐隐感到一丝兴奋。如此破釜沉舟,或许真能力挽狂澜!
“还有,”赵桓补充道,“将作监也要动起来!西水门的豁口必须尽快修复!城内被破坏的箭楼、望台,也要加紧重建!钱粮不够,就从查抄所得里拨付!”
“是!”
这时,许翰也到了,神色间带着几分激动:“陛下,臣已召集翰林院、国子监诸学士,连夜商讨《靖康取士新格》草案细节。打破门第,注重实务,广纳贤才,此乃强国之基!臣等必不负陛下厚望!”
“好!”赵桓赞许道,“此事关乎国运,许卿务必抓紧,也要抓实!”
处理完这些紧急事务,赵桓才感觉身体的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。他挥了挥手,示意众臣可以先退下,各自去忙碌。
“陛下,”李纲却留了下来,欲言又止。
“李卿还有何事?”赵桓问道。
李纲深吸一口气,沉声道:“陛下,城外……韩世忠、种师症折可求三位将军已入城觐见,正在殿外等候。”
赵桓精神一振:“快宣!”
片刻后,韩世忠、种师症折可求三位勤王大将步入偏殿。韩世忠依旧英武,只是眉宇间难掩疲惫和大战后的煞气。种师中(种师道之弟)显得沉稳许多,但眼中的悲痛还未散去。折可求则是一位面容刚毅、身形矫健的中年将领,代表着西北赫赫有名的折家军。
“臣(末将)韩世忠(种师中\/折可求),参见陛下!”三人齐齐单膝跪地行礼。
“三位将军快快请起!”赵桓亲自上前,一一将他们扶起,语气诚恳,“汴京之围得解,全赖诸位将军星夜驰援,浴血奋战!此不世之功,朕与汴京百万军民,永世不忘!”
“陛下过誉!勤王救驾,乃臣等本分!”韩世忠朗声道,声音洪亮。
“只恨我等来迟,未能早日为陛下分忧,亦未能……救下大兄……”种师中到此处,声音哽咽,虎目含泪。
赵桓拍了拍他的肩膀,沉声道:“种老将军忠魂不灭,朕已下旨追赠太尉,谥号‘忠武’,厚葬于京郊,待他日北伐功成,朕必迎其灵柩,配享太庙!”
“谢陛下隆恩!”种师中再次拜谢。
“折将军,”赵桓看向折可求,“折家世代镇守西北,劳苦功高。此次千里来援,朕心甚慰。”
折可求抱拳道:“陛下圣明,力挽狂澜,乃大宋之幸!折家军愿为陛下效死!”
赵桓点点头,示意三人落座,随即切入正题:“金贼虽退,然其主力尚存,北方形势依旧严峻。朕欲重整军备,以图恢复。韩卿,御营前军组建之事,便拜托你了!”
“末将遵旨!”韩世忠应道。
“种将军,令兄麾下及京畿溃兵,还需你费心整顿,择其精锐,补充各军。”
“末将领命!”
“折将军,折家军乃我大宋精锐,朕欲请将军暂留京畿,待整顿之后,或可为北伐先锋之一。”
“末将听凭陛下调遣!”
赵桓目光扫过三人,沉声道:“朕知道,诸位将军麾下将士,连番大战,人困马乏,粮草军械亦有不足。朕已下令,从查抄所得中优先拨付,犒赏三军!军械补充,亦在加紧!朕只有一个要求——练兵!给朕练出能打硬仗的兵!”
“末将等,遵旨!”三人齐声应道,都能感受到这位年轻帝王身上那股锐意进取、不容置疑的气魄。
就在此时,一名内侍匆匆进来禀报:“启禀陛下,太原府八百里加急军情!”
喜欢大宋:上皇逼朕投降?朕才是真龙请大家收藏:(m.ofdwx.cn)大宋:上皇逼朕投降?朕才是真龙欧凡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